隐名氏作 陈撄宁按语
【撄宁按】此篇及《余之求道经过》同为一人手笔,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冬出版,书中无作者姓名,亦无版权,并无发行寄售之处,大约是印送或宣传性质。天台山伍止渊炼师不知从何处得来,持以示我。细看此书理论亦颇有可取,惜其方法太不高明,学者若照样做去,必多流弊。本不拟将此书公开研究,然世间知此法者不少,常有人写信到敝处,问此法能照做否,实令我难以回答。今见此书所主张之方法,与彼等所问者相同,特将其转载于《仙道月报》,以便学此法者自己试验,自己判断,恕我不负责任。但有一语应该声明者,凡人肉体上出精之窍,决非丹经上所说的玄关一窍,幸勿被此书所误。至于吾人欲念,是否用此种方法即可以化除,请勿问我等,问诸君自己可也。
自序
此篇之作,有二原因:远因起于求道立愿之时,近因起于山额夫人节育之说〖《道纪玄览》圆顿按:桑格夫人,Margaret Sanger ,1883-1966,旧译马格利德·山额夫人、山额夫人、山格尔夫人等,美国著名学者,主要著作有《妇女起义》、《节育评论》等。1921年冬,来华,在北京、上海演讲,备受欢迎。北京《晨报》副刊聘请格山夫人来北大做关于《为什么要节育》的报告,报告全文刊于《晨报》副刊。〗。愚年十九,即有志于道,行年四十,尚未得师。五十以后,得失眠症,服安眠药,仅睡三小时,血压高至二百度,喘疾时作,一登楼,非十分钟不能止。四五年来,中西医遍治无效,自知去死不远。他无所憾,惟童年慕道,垂老无成,苟能得师指窍,朝闻夕死可也。顾安得明师乎?
丁丑(1937)春,同志黄君志林来告曰:“北平有×老师者,为人治病,不用汤药针灸,亦不用符咒手术,凡患者肺痨心脏肾病,西医以为不治者,一用性命工夫,百日全愈,吾亲友垂死而愈者多矣。”愚以为此真毕生所求而未得者,乃往谒×师。师曰:“吾非医生,不能开方,亦非术士,不能画符,惟教病人用性命工夫,但使气尚未绝,精尚未枯,静坐以运气,点窍以返精,则百病自愈。惟垂老阳绝者,不能治;志不求道者,不为治;病人不自知不起者,治之亦无效。”
愚问:“病至垂危,尚能静坐乎?”师曰:“性功不限定坐,卧亦可也。行止坐卧,均可修性。佛家所谓卧禅,陈抟以卧得道,同一意也。至于命功,只在得窍,本不必坐,故虽久困床褥,不能转侧起坐者,亦能用功。惟阳绝者,不能修命功。不自知将死者,用心不专,用功不勤,其效不见。吾以是治病,已愈数十人,当诸医回绝死生呼吸之际,无人不曰,苟能活命,当抛弃一切,以求至道。一旦病愈,好名利者,仍奔走于名利,嗜淫赌者,仍专心于淫赌〖圆顿按:据此可知化欲之说不足信〗,欲再如病时之用功,千百人中无一人。可见真心好道者难得,吾此后当不再为人治病矣。”
愚闻而狂喜曰:“道在是矣。”供养于家,叩求指窍。性功素所练习,惟纠正其姿势,即能静坐一小时不起念。惟阳精将绝,不举者已数年矣,欲修命功,谈何容易?不意修性功五天,即枯杨生稊;行百日后,不但精垂绝而复生,血压降至百六十度,睡眠六小时,安眠药已不复用,五年来之喘疾亦不复发。是年冬,上黄山绝顶,并不气喘。小试之,其效如此,可见古人非欺我也。
一日语×师曰:“圆顿按:卦爻,男子二八而精通,八八而精绝。弟子年已六十一,去精绝之时,不过三年,惜早不遇师,今已垂绝,即使修炼,未必能成。惟四十年来,访求而未得,几堕落于旁门。世之好道如弟子者亦多矣,何历代祖师秘而不传耶〖圆顿按:因为历代祖师不赞成这种法子〗?况今日礼教失其权威,宗教失其信仰,恋爱自由,淫欲横行,小之伤其生命,大之弱其种族。若能因势利导,化欲有方,既可寿人以寿世,又可强身而强种。古来传道者,恐传匪人,至干天谴,弟子志存救世,愿公开此道,即有天谴,当身受之〖圆顿按:古今房中术各书上,早已将此法公开,若有天谴,应该让他们先受,轮不到某君头上,即请公开,保无祸患,不必少见多怪〗。”×师曰“兹事体大,俟吾师来时,当再请命。”
其时正山额夫人以节育之法,传布中国,知识阶级,趋之若鹜。彼之所谓节育者,乃避孕之下策耳。贞节风俗,虽已打倒,处女寡妇,惟恐怀孕,尚能自守。青年夫妇,虽多色欲,为经济所迫,惟恐生育,堕胎者有之,然究非人道,且有危险。今有避孕之法,当一无顾忌。幸而山额夫人避孕之法并无实效,否则淫风当更炽矣。
愚有见于此,愈觉大道公开之必要。秋,×祖师自关外来,遂以此为请。×祖师云:“是吾志也,世变日亟,三教公开,大道究难终秘。惟昌明有时,姑少待之,为强种计,胎教尤要。胎教倡自太任,秦火后失传,仅散见于医书,是以后世人民愚恶者多,而贤良者少,夭弱者多,而寿强者少。外国亦有优生之学,彼所注重者,在身体健全,容貌美丽,惟胎教则身心并重,道德健康,两不偏废,现正欲与通人重兴此学。汝既有志于此,不妨以原理示人,至于指窍返精之妙,不可妄传。非仅为天谴,恐人恃此保身之法以纵欲也〖圆顿按:某君屡言此法可以化欲,而其师祖则谓此法须防纵欲,两人意见,完全相反〗。”
愚既奉师欲作一文以告世,仓卒无暇。去年卢沟桥之变,伏处津门,终日静坐,恐一旦化去,素愿莫偿,乃草此文,以就正于有道。并将《求道经过》附于篇末。当世不乏明哲,能引而伸之,则以此为引玉之砖也可。至于玄关所在,口诀所传,愚得也浅,有吾师在,固不敢言,亦不能言。是为序。
化欲论
儒家谓之欲,道家谓之魔,佛家谓之尘,其实一也。欲虽不一,凡耳目口鼻身意之欲,除食欲外,尚易戒除,惟色欲为最难,因其本于天性。人何以生?即由父母色欲而生。无论老弱男女智愚贫富,一息尚存,此欲即难断绝。自来对于欲的办法,不外三说。
甲 纵欲说
此说倡自西洋,以为男女淫欲之起,由于过为神秘,因礼教之防闲,使男女隔绝,交媾之事,视为秘密而神奇,故欲一尝以为快。若色相显露,神秘公开,男女之间,毫无歧视,则平淡无奇,不起淫念。此玉体横陈,味同嚼蜡之说也。故乳也臀也臂也腿也,凡可引起淫念者,莫不显豁呈露,甚至将少女赤身置于大众之前,供男子赏玩描摹,名之曰模特儿曲线美。从前夫妻在被底所不能见者,亦公开之。至于两性之裸体跳舞,裸体游泳,拥抱接吻,以为文明。凡此主张,皆新学家公认为防淫之法。此与禁烟者谓不必禁其吸,但使烟馆林立,寝食于斯,即能断瘾;禁酒者不必禁其饮,但使酒池十里,沉没其中,自能戒绝,何以异耶?
【圆顿按】男女之欲,等于饥则思食,渴则思饮。饮食过量,虽于人有害,滋养不足,亦使身体受伤。至于烟酒,则非人生所必需,终身不吃烟酒,身体上毫无欠缺,终身没有配偶,生理上则感觉偏枯。而且烟酒之瘾,越吃越大,越老越深,欲戒不能;男女之欲,多则厌倦,老则淡薄,不戒而自戒。两者性质不同,未可相提并论。
凡人之情,不见所欲,其心不动。柳下惠,圣人也,故能坐女子怀中而不乱;程明道,贤人也,故能目中有妓,心中无妓。然坐怀之女,未必赤身,目中之妓,未必裸体,故贤圣尚能忘情。今以圣贤所不能自禁者,施诸色情方刚之男女,而谓可以防淫,其谁欺乎?
乙 绝欲说
此说创自释氏,视女色如蛇蝎,交合为污秽,以出家为根本绝欲之法,又创为三淫之说,即淫事、淫心、淫根也。出家只能断淫事,不能断淫心,乃有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之语,并以身体为臭皮囊,毫无可爱,此即断淫心之法也。惟淫根最难断绝,因淫根乃生理上之机能,非心理所能制裁。男女当精通之年,满则思溢,学佛者戒行愈严,精愈充足,则欲排泄之力亦愈猛。故有戒行之高僧,盘膝兀坐,不敢安寝,恐梦寤中有所泄也。
精多则溢,乃生理自然之势,非道德之力所能遏止。以阿难之戒行,几为摩登伽女所破;以鸠摩罗什之圣哲,卒娶女而生子。并非道行不足,亦非女色能乱之,乃淫根未断,欲念一动,精难自制耳。欲念何以动?精动之也。故学佛者,必以漏尽通为究竟,非到此地步,时时可以漏精,亦时时可以犯淫也。欲绝欲者,必断淫根。淫根者造化生生不息之基,此要根断则人种必灭,儒家所恶于佛,谓其寂灭者,即指此也。
丙 节欲说
纵欲既不可,绝欲又不能,于是中国圣人乃有节欲之说。其节欲也如何?男女不同席,不相授受,内言不出,外言不入,防其始也。青年当春情发动期,最易犯淫,故设礼以防之。明知男女居室,人之大伦,食色天性,不可抑止,惟导之以正,限之以时,乃有女子二十而嫁,男子三十而娶之规定。不专为色衰爱弛难以偕老之调剂,亦所以保身而强种也。明知男女媾精,势难终秘,惟当男女尚未成熟之时,禁止一切非礼之举动,使其情欲逐渐发生,不为助长。盖迟一日破身,即延长一年之命,不仅为伤风败俗,亦所以身强而保命也。
【圆顿按】青年男女之欲,虽可设法禁止,请问对于他们手淫之举动,将如何防范?须知独身手淫之害,胜过男女交媾之害,自应该想一个彻底的办法。否则空谈节欲,实无济于事。
夫妻好合,虽不必禁,淫欲太过,非伤其生,即绝其嗣。乃设斋戒之制,大祭七日,中祭五日,小祭三日。斋戒者,即出居于书斋。古人以入室为房事,故以持斋为独处。后世无识缁流,乃以持斋为吃素,斋者,屋也,岂可食乎?一月有数次祭祀,即可节欲半月。又倡为胎教之说,妇女有孕则分居,亦所以节欲也。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,无非为节欲而设。
据西医云,四十滴之血,能生一滴之精,则其宝贵可知。又云,凡人一生出精,最多四千次,过此非病即死,则精之关于生命也可知。此与道家以精气神为三宝,若合符节。古者三十而娶,除去祭祀、出游、疾病,每年好合者,不过数十次,故虽百岁康强,尚能生子。若旦旦而伐之,则十余年即满四千次之数,所以俗谚有“贪花不满三十岁”之说也。
今之学者,不知节欲,恋爱自由,学养子而后嫁;青年男女,终日追逐异性,不以学业为务,不得于异性,则求之于同性。莘莘学子,每年死于色欲者,不可胜计。前年医生调查某地女学,十八岁以上女生,破身者占百分之七十五,女生如此,男生可知。学校如此,社会可知,照此下去,欲国之不亡,种之不灭,岂可得耶?
【圆顿按】某君屡言古代女子二十岁即嫁,然则现代女子十八岁以上破身,并不违背古训,何必大惊小怪,故作危辞以骇人听闻。
由上观之,纵欲之害既如此,绝欲之难又如彼,惟有节欲为中道,行之而无弊。然礼教已被打倒,今日而欲再设男女之防,严定婚姻之制,大势所趋,必不能行。盖善良风俗,养之百年而不足,坏之一日而有余。既坏之后,欲求匡复,非圣人在位教民再世不可。况在今日兽欲横行举世风狂之日乎?然则国其无救乎?曰化欲可以救之。
【圆顿按】若说维持旧礼教,但旧礼教已被打倒,无法可以挽回,某君已自言之矣。若说改造国民体魄,然据某君前文所云“纵欲之说,创始于西洋”而西洋人个个身强力壮,“儒教节欲、佛教绝欲之说,盛行于中国”而国民大半是衰弱多病之躯,远不及西洋人身体之强壮,请问是何理由?况且世界上几个强国,他们的国民未尝听说有什么化欲秘诀,纵欲则有之耳。可知欲之化与不化,对于国家强弱毫无关系。
化欲者何?既不必绝欲,自亦不愿纵欲,与节欲志同而道异。一则勉强而行,一则纯任自然;一则反性而行,一则顺性所为;一则消极限止其欲,一则积极利用其欲。节欲之功,非读书明理修养有素者不能,化欲则愚夫愚妇无不能之。
【圆顿按】此段谓节欲是勉强,是反性,是消极,非上智之士不能;化欲是自然,是顺性,是积极,虽愚夫愚妇皆能。这种理论,读者心中实在感觉到神妙不可思议。
欲念之动,由于精动,精可以动,欲外泄也。男子在母始中有精一两,长一岁加一两,至十六岁而满十六两;女子在母胎有精二两,长一岁加一两,至十四岁而满十六两。迨精满一斤,即欲排泄,精一泄,即失其童真而为破体,不必限于男女之交媾,如同性相奸也,手淫也,梦遗也,同一漏精也。
【圆顿按】女子身上生理,与男子大不相同,未便混为一谈,至于斤两多少之数,亦无根据。
佛家之绝欲,即为断绝其漏精之路,然能止其下泄,不能禁其上漏。尝见苦修之和尚,终身不近女色,亦不起一淫念,卒以淫根尚存。忽然圆寂,玉箸自鼻孔下垂,人皆以为修道有成,其实即漏精而死,非死后始漏也。佛家之绝欲欲精不漏者,其难如此。
【圆顿按】鼻孔所垂之玉箸,是否与下窍所出之精同一性质,颇有问题。精能种子,能生人,请问玉箸亦有种子生人之功能否?
再者,还有一层疑案,尚未明白。究竟是因为先垂玉箸的关系而人不能不死呢,或是因为人将要死而后始垂玉箸呢,亦当仔细考查,多多经验,方好下一句判决。不可凭一二人偶然的现象就统而言之,恐被科学家所窃笑。
儒家节欲之功,设种种礼教以为防闲,无非欲其少漏,然能防之于有形,不能防之于无形。尝见老师宿儒,时以戒之在色诲人,而闺门之内,有不告人者,非必作伪,实精欲冲动,不能自制耳。儒家之节欲欲精少漏者,其难又如此。
【圆顿按】此段所说,亦是实情,固不必讳言。人能常吃素食,而口味淡薄者,欲念比较可以减轻。若喜肉食,贪厚味,则欲念更难制伏,盖以生理上受了刺激,影响及于心理,欲念遂由是而起。仅赖道德观念以对治之,实际很少有效,压迫之极,每患神经病。
惟道家化欲之法,既不必强制其不漏,亦不必限止其少漏,惟利用其欲漏之时而退回之,因败以为功,变出而为入,其法自然为人所欲。盖好淫者不过贪出精时顷刻之快乐耳,若化出精而为返精,其乐更倍于出精,则登徒子不好美色,河间妇不贪健男矣。
【圆顿按】人身元精,即《灵源大道歌》所谓神水,本散布于身中各处,不限定在下部一小块地方。及至变成形质浓厚之浊精,积少成多,储藏于下部精囊之内,其事已坏。当时虽暂为保留,总有一朝一夕要冲关而出,纵然把关门封锁得很紧,不放他出来,此物在里面经过的时日太长久了,就要作怪,搅扰得身心不安。譬如身上生一个无名肿毒,当初红肿尚未化脓之时,可用药将其消散,不必定要破头;设若医治不得其法,错过消散之机会,而肿毒已经成熟,好的血液已经变脓,则非开刀出脓不可,否则只有听其自动破头,将浊脓流尽,方可用生肌收口之药。假使有人说不必开刀破头出脓,只须用法将里面腐败停滞之脓复返还于血管,运化于周身,肿毒自然可愈,请问此等治法合于医理否?又譬如人肺中有痰,必须咳嗽吐出,方能畅快。若谓此痰乃津液所变,常常吐痰,身体不免亏损,只须等到痰从喉管将来咳出之时,极力忍住,重复咽下,常常如此,则身体不至于受伤。请问此种方法合于卫生之道否?某君所谓化出精而为返精者,就等于肿毒有脓,不肯开刀,肺里有痰,不肯吐出,其方法之错误,显而易见,虽愚夫愚妇亦知其不可行。或谓精为人身中三宝之一,不可与痰脓相比,痰脓是坏东西,自然要把他去尽。是而实非,盖元精在身中尚未变成浊精时,的确有保留之必要,若已经变为浓厚而又粘滞之形状,就等于血已变脓,津已变痰,再要勉强保留,非但无益,而且有害。丹经所谓炼精化气,乃炼一清如水散布周身之元精,不是炼重浊稠粘停滞下窍之浊精。张紫阳仙师云:“不识阳精及主宾,知他那个是疏亲;房中空闭尾闾穴,误杀阎浮多少人。”又白玉蟾仙师云:“人身只有三般物,精气与神常保全;其精不是交感精,乃是玉皇口中涎;其气亦非呼吸气,乃知却是太素烟;其神更非思虑神,可与元始相比肩。”学者观之,当能领悟。惜某君求道四十年,读遍丹经,竟不识先天一着,此则关乎本人智慧与福命,局外者固爱莫能助矣。
附注:河间妇,河间乃地名,即今河北省之河间县;古时该处有某妇,喜乱交异性,至死不休,故后世以河间妇之名代表女子之狂荡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