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撄宁先生语录【陈撄宁】

道家南北两派各走极端,而实行皆有困难,其势不能普及。惟有陈希夷、邵康节一派,最便于学者。黄元吉先生所讲,即是此派,亦即顿所私淑而乐为介绍者。

天元丹法证明“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”之语决非欺人者,但其入手法门亦有上中下三等,故见效之快慢、用功之巧拙,遂由此而分。伍柳一派不是上乘,惟李清庵、陈虚白、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。

“守中抱一,心息相依”,这是陈希夷派的要旨。–所谓“抱一”者,即心息相依、神气合一而不分离也。所谓“守中”者,即神气合一之后,浑然大定于中宫,复还未有天地以前混沌之状态也。此乃最上乘丹法,有利而无弊。

此派最要紧的,就是“玄关一窍”。 “玄关一窍”者,既不在印堂、眉间,亦不在心之下肾之上,更非脐下一寸三分;执着肉体在内搜求,不过脑髓、筋骨、血脉、五脏、六腑,秽浊渣滓之物,固属非是;离开肉体在外摸索,又等于捕风捉影、水月镜花,结果亦毫无效验。总之,着相着空,皆非道器。学者苟能于内外相感、天人合发处求之,则庶几矣。此乃实语,非喻言也。

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,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,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,运阴阳于掌上?功成证果,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,岂区区玉液、金液、长生、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?

造化弄人,要人有生有死,有死有生。而修道者偏要长生不死,或永死不生,以与造化相抗。设若你没有超群的毅力、绝顶的聪明、深宏的德量,结果定归失败。

大修行人先须看淡世情,自立真志,刻刻以“生死”二字放在心头,方于大事有济。如沾皮带骨,一心想学道,一心又想成家,此则吕祖所笑为“贪痴汉”者也。

读者诸君若有大志者,不妨先下一番研究工夫,把这条路认识清楚,然后再讲实行的方法。

读书明理为最要,不可先求法子。俟书理透彻之后,法子一说便知。

学仙的人若专求口诀,不肯读书,就等于是走方郎中一样。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。幸勿贪快捷方式,免误大事。

再者,除读书而外,尤须立德立品。如果品学兼优,更遇机缘凑合,则所得者必是上上等法子;若品德虽好而学问不足者,则所得者当是上中等法子;若学问虽好而品德欠缺,此种人只能学普通法子;若品学俱无者,此种人对于仙道可谓无缘,纵然勉强要学,只好学一点旁门小术、江湖口诀而已。

道非德不成,德非道不至。德有内功,有外功,有阴功,皆不可少。何谓内功?变化气质,磨炼心性,克己复礼,践形惟肖是也。何谓外功?邀集善友,恤患救灾,不避毁谤,不辞劳苦,印刷善书,及夫修桥、补路、造船、育婴、施药、掩坟,一切有益人世之事皆是。人生在世,做得一场算一场,各尽其心力而为之,庶不至宝山空回。《中庸》云:“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。”《悟真篇》云:“大药修之有易难,也知由我亦由天。若非积行修阴德,动有群魔作障缘。”

《庄子•在宥篇》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:“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,形将自正,必静必清。无劳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长生。目无所见,耳无所闻,心无所知,汝神将守形,形乃长生。慎汝内,闭汝外,多知为败。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,至彼至阳之原也;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,至彼至阴之原也。天地有官,阴阳有藏,慎守汝身,物将自壮。我守其一,以处其和,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,吾形未尝衰。”

圆顿按:这段文章将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,玄妙无伦。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己、筑基、周天、火候之说,无不在此。黄帝为道家之祖,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,其言如此显露、如此切实,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,反去东摸西撞、七扯八拉,真所谓盲人骑瞎马,愈来愈错,越弄越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