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虚吟阐微

南宗四祖陈泥丸真人著

此篇凡一百三十六韵,乃四祖传授五祖白紫清真人者。其中历指旁门异术之不可行,小法闲言之不济事。阐明金液大还丹诀,语精法备,善读者与《还源篇》注合参之,学之甚易,炼必可成,足以醒世破迷。兹并蒙师逐节推详,指示利弊,附列于后。北宗龙门第十二代闵阳林谨识。

嘉定壬申八月秋,翠虚道人在罗浮。眼前万事去如水,天地何异一浮沤。

吾将脱形归玉阙,遂以金丹火候诀,说与琼山白玉蟾,使之深识造化骨。

此言已将脱化飞升,必须传道。既得传人,乃有此吟也。

道光真人薛紫贤,付我归根复命篇。指示铅汞两个字,所谓真的玄又玄。

辛苦都来只十月,渐渐采取渐凝结,而今通身是白血,已觉四肢无寒热。

此述从前自己参访多人,幸遇真师指示铅汞下手用功,今已得效,遂尔现身说法也。

后来依旧去参人,勘破多少野狐精,个个不知真一处;都是旁门不是真。

恐君虚度此青春,从头一一为君陈。若非金液还丹诀,不必空自劳精神。

言得道之后,复去参人,广见世间多少旁门,因教学者必先审知真一之处,自能辟除一切邪径。下文遂将各种空劳精神之术,逐一指明。

有如迷者学采战,心心只向房中恋。谓之阴丹御女方,手按尾闾吸气咽。

夺人精血补吾身,执着三峰信邪见,产门唤作生身处,九浅一深行几遍。

轩后彭祖老容成,黄谷寿光赵飞燕。他家别有通霄路,酒肆淫房戏历炼。

莫言花里遇神仙,却把金篦换瓦片。树根已朽叶徒青,气海波翻死如箭。

此为采生迷死之邪术,明有王法,幽有鬼神,行之无不遭殛,断不可为者。

其它有若诸旁门,尚自可结安乐缘,有如服气为中黄;有如守顶为混元;

有如运气为先天;有如咽液为灵泉;或者脾边认一穴,执定谓之呼吸根;

或者口鼻为玄牝,纳清吐浊为返还;或者默朝高上帝,心目上视守泥丸;

与彼存想气升降,以此谓之夹脊关;与彼闭息吞津唾,谓之玉液金液丹;

与彼存神守脐下;与被作念想眉间;又如运心思脊骨;又如合口拄舌端;

耸肩缩颈偃脊背,唤作直入玉京山;口为华池舌为龙,唤作神水流潺潺,

此皆旁门安乐法,拟作天仙岂不难。

以上诸法俱末审知真一正诀,故皆谓之旁门,无益身心性命,但自误弄其形神,不致遭殛,故曰尚自可结安乐缘。然已空劳精神,决非仙道,行之积久,或且致病,是亦不可为也。

八十放九咽其一,聚气归脐为胎息;手持念珠数呼吸,水壶土圭测时刻;

或依灵宝毕法行,直勒尾闾咽津液;或参西山会真记,终日无言面对壁;

时人虽是学坐禅,何曾月照寒潭碧?时人虽是学抱元,何曾如玉之在石?

或言大道本无为,枯木灰心孤默默;或言已是显现成,试问幻身何处得?

更有劳形采日月,谓之天魂与地魄;更有终宵服七曜,谓之造化真血脉;

更有肘后飞金精,气自腾腾水滴滴;更有太乙含真气,心自冥冥肾寂寂;

有般循环运流珠,有般静定想朱橘。如斯皆是养命方,即非无质生灵质。

此等小法岂能养得命住?谓之养命方者,时人之说也,间或行之得诀,谨守躯壳而已。或属搬精弄气,或是劳形驰神,或为枯木死灰,皆于真一诀窍不通,执而不化,徒然废事失业,行之一不得当,亦复致病,是亦不可为也。

道要无中养就儿,个中自有真端的。都缘简易妙天机,散在丹书不肯泄。

言须得妙悟之人及时而投,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也。

可怜愚夫自执迷,迷迷相指尽无为,个般鬼怪颠狂辈,坐中摇动颤多时,

屈伸偃仰千万状,啼哭叫唤如儿戏。盖缘方寸无主人,精虚气散神狂飞。

一队妄人相唱哄,以此诳俗诱愚痴。不知与道合其真,与鬼合邪徒妄为。

一才心动气随动,跳跃颤掉运神机。或曰此是阳气来,或曰龙虎争战时,

或曰河车千万匝,或曰水火相奔驰。看看摇摆五脏气,一旦脑泻精神赢。

当初圣祖留丹诀,无中生有作丹基。何曾有此鬼怪状,尽是下士徒阐提。

此乃妄人所传,断不可听也。

我闻前代诸圣师,无为之中无不为。尽于无相生实相,不假作想并行持。

个中真一为真端的,如月照潭,如玉在石,无质生质,无为之为。是以十二活时辰中,只须半个活于,乃无为中之有为。丹道采取交结烹炼都在其中,余只静虚动直,显密相因,沐浴如是,温养亦如是,无为而无不为。仍向伦常日用,以静虚动直为火候,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,活活泼泼,养其无形。自然于无相中生就实相,是为完体,独露真常,有何作想并行持耶?下文遂实指其弊。

我闻前代诸圣师,无为之中无不为。尽于无相生实相,不假作想并行持。

别有些儿奇又奇,心肾元来非坎离。肝心脾肺肾肠胆,只是空屋旧藩篱;

涕唾津精气血液,只可接助为阶梯;精神魂魄心意气,观之似是而实非。

何须内观及鉴形,或听灵响视泓池。吞霞饮露服元气,功效不验心神疲。

此言作想行持之误,亲以埽清上文所说各种法弊。

演说清虚弄炉火,索人投状赍金货。敢将井蛙藐沧溟,元始天尊即是我。

虚收衔号伪神通,指划鬼神说因果。今朝明朝又奏名,内丹外丹无不可。

欺贤罔圣昧三光,自视祸福皆么罗。招邀徒弟走市廛,醉饱酒肉或群伙。

大道元来绝名相,真仙本是无花草。教他戒誓立辛勤,争如汝自辛勤好?

一人迷昧犹自可,迷以传迷迷至老。此辈一盲引众盲,共入迷途受忧恼。

忽朝福尽业报来,获罪于天无所祷。三元九府录其愆,追魂系魄受冥考。

此言托名丹客法家者,终必自殃也。

举世人人喜学仙,几人日月去参玄。各自妄诞自相尚,不务真实为真诠。

此指托名讲道以为世俗道贩者,自已不务真实,其说都无实据也。

古人好话切须记,功夫纯熟语通仙。言语不通非眷属,功夫不到不方圆。

此言求道之士,必先坚持正念,涤虑忘情,功夫纯熟,方能听受师言。受时领悟,藏之于中,头头是道。若粗心负气之徒,虽遇真师口诀,亦复听而不闻,即或闻之,亦如方凿圆枘,格格不相入也。

我昔工夫行一年,六脉已息气归根。有一婴儿在丹田,与我形貌亦如然。

翻思尘世学道者,三年九载空迁延。依前云水游四海,冷眼看有谁堪传。

炷香问道仍下风,勘辨邪正知愚贤。归来作此翠虚吟,犹如杲日丽青天。

此就现身说法,直指金丹大道,并无年月迁延,故特勘明邪正,以告后人。下文即将其诀明传。

埽除未学小伎术,分别火候采药物。只取一味水中金,收拾虚无造化窟。

捉将百脉尽归源,脉往气停丹始结。初时枯木依寒岩,二兽相逢如电掣。

中央正位产玄珠,浪静风平雷雨歇。片时之间见丹头,软似绵团硬如铁。

此是南方赤凤血,采之须要知时节。一般才得万般全,复命归根真孔穴。

内中自有真壶天,风物光明月皎洁。龙吟虎啸铅汞交,灼见黄芽并白雪。

每当天地交合时,夺取阴阳造化机。卯酉甲庚须沐浴,弦望晦朔要防危。

随口随时则斤两,抽添运用在怡怡。十二时中只一时,九还七返这些儿。

温养切须当固济,巽风常向坎中吹。行坐寝食总如如,惟恐火冷丹力迟。

一年周天除卯酉,九转功夫月用九。至于十月玉霜飞,圣胎圆就风雷吼。

一载胎生一个儿,子生孙兮孙又枝。千百亿化最妙处,岂可容易教人知。

忘形死心绝尔汝,存亡动静分宾主。朝昏药物有浮沉,水火又符宜检举。

真气薰蒸无寒暑,纯阳流溢无生死。有一子母分胎处,妙在层箕斗牛女。

此指还丹自采取交结烹炼沐治以至分胎之道。曰扫除,曰只取,曰收拾,曰捉将,曰夺取,一步紧一步,真正口诀上极好替身字义。然不可拘文牵义,合参《还源篇》自知其法不二也。

若欲延年救老残,断除淫欲行旁门。果欲留形永住世,除非运火炼神丹。

神丹之功三百日,七解七蜕成大还。聚则成形散则气,天上人间总一般。

宁可求师安乐法,不可邪淫采精血。古云天地悉皆归,须学无为清静诀。

缚住青山万顷云,捞取碧潭一轮月。玄关一窍少人知,此是刀圭甚奇绝。

此承上节而言,分胎之际,即是复命开关,已得阳神根基。若遂住手,但冀老而康健,则行上文第五节中诸旁门安乐之法,亦可却病。若留形住世,必须混炼金液还丹,温养三百日功夫,可以迸出阳神。故称为神丹。六为少阳之数,曰解曰蜕者,言当阳神解蜕,方是合取元神,乃为金液大还。下文遂言混炼神丹之道。

夜来撞见吕秀才,有一丹诀尤奇哉!却把太虚为炉鼎,括捉乌兔为药材。

山河大地发猛火,于中万象生云雷。昔时混沌今品物,一时交结成圣胎。

也无金木相间隔,也无龙虎分南北。不问子母及雌雄,不问夫妻共黑白。

何人名曰大还丹,太上老君吞不得。老君留与清闲客,服了飞升登太极。

更将一盏鸿蒙酒,饵此刀圭壮颜色。

此言开关已后,混炼阳神,合就元神,只要把捉得定,片响金液大还,自有猛火烹炼成丹。法诀显露,与《还源篇》合参,自知其妙。

任从沧海变桑田,我道壶中未一年。恳知汝心如铁坚,所以口口密相传。

妙处都无半句子,神仙法度真自然。速须下手结胎仙,朗吟归去蓬莱天。

此篇吟成一百三十余韵,犹云口口密相传。妙处无半句,以明真传正决,不消半句,却非语言文字所能传授。人能坚持正念,炼得心坚如铁,以自然为法度,下手结成胎仙,便可开关混炼成真。全要自体自悟,得而行之,方知其法简易,并非高速难行之事也。又按此篇一十八节。首三节开明道脉正传,须辨邪正。四五六三节历指邪术旁门之不可行。第七节指出真机简易,散在丹书。第八至第十二五节复言小法闲言之不足信受。其第十三节教人先自磨洗,功夫纯熟方能心受、心传。第十四节指明丹道甚易,不必畏难。其第十五节将知药采取以后,至玄关将开以前,所炼玉液丹之法,切实言之,尚是色身上功夫,所谓外药了命是也。其第十七节乃言开关以后炼取金液还丹之道,须兼法色混炼成功,所谓内药了性是也。中间第十六节放将开关作一顿笔,以明分胎以后,正当上下无常、进退无恒之际,听人志向之所在,以是色法生死之交关。至第十八节乃将的传口诀不到半句诗笔透露,令人先将身心克治明净,果然心坚如铁,到得功难措手,一遇师传,即合神仙法度矣!

总之,学人欲看丹经,须明丹品。凡其书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,用闲咽搐磨存思升降为火候运用者,下品也。以肝心脾肺肾为药材,按年月日时抱元守一为火候运用者,中品也。如石子《还源篇》,取精神魂魄意为药材,以行止坐卧清静自然为火候运用者,上品也。上品简易而易成,中品要妙而可成,下品烦难而难成。

五祖白真人具述师言,详著《修仙辩惑论》一篇,仰见四祖渡人心切,夙抱点化天下神仙之宏愿,早发露于此篇矣!有志希仙者,当不厌百回读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